年1月,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的那段时间,韩红累到病倒了,她一边为筹措疫情物资奔波、对被感染的民众、对医务人员施以援手,一方面还要承受着基金会被黑、对网络上蹭明星热度的恶意中伤者提出的质疑进行回应和反击。
整个疫情在国内大爆发期间,韩红多方奔走,召集了位明星参加募捐活动,最终筹得善款万。
年4月,又是韩红,在《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曝光后,第一时间和其他女星一起站出来发文,怒斥当事人鲍毓明:
“鲍毓明是吧,你等着,我是韩红,你记着!”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遭遇,让韩红如此爱打抱不平、让韩红活得如此爱憎分明。
一档采访节目中,韩红这样定义作为一个明星的责任:
“我从来都没觉得中国的明星算真正的明星。我认为国际上的大牌明星,是有国家民族责任感的人,我们的明星有几个是这样的?我们的明星有了钱,就是着着实实地自己做了大款…”
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多希望娱乐圈里像韩红这样,言辞恳切、有血有肉、充满正能量的明星多一些、再多一些…让你们的影响力化作救苦救难的圣水,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让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因你们的存在,而变得柔和一些…
01原生家庭
韩红,年出生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
韩红的父亲叫韩德江。
说起韩德江,不得不提起相声界有着“德云四老”之称的相声艺术家刘宝瑞。刘宝瑞在60年代,曾经和侯宝林、马季等一起,去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过专场的相声演出。
而韩红的父亲韩德江,正是师从刘宝瑞,是刘宝瑞的关门弟子,也是模仿刘宝瑞模仿的最像的相声演员。
韩德江年轻的时候曾和李金斗一起去考过北京曲艺团,但是后来没考上。他祖籍山东德州,曾经当过知青,最终辗转来到了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在那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
韩红的母亲叫雍西,是一个藏族姑娘。
韩红父亲和母亲,因同在一个歌舞团工作而相识,母亲雍西是团里的歌手。
60年代,全国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时,韩红的母亲雍西有幸演唱了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成为这首歌曲创作完成后的第二位演唱者,也因此名声在外。
02成长经历
韩红小时候,父母平时的工作都很忙,但只要爸爸妈妈有空,他们就会陪着小韩红,爸爸把她驮在肩膀上,妈妈为她哼唱着藏族歌曲。
然而这样温馨幸福的童年记忆持续到韩红6岁,一切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
韩红的父亲在一次去演出的路上,突发疾病,因公殉职。父亲离世后,留下了年幼的韩红和脆弱的母亲母女两相依为命。
韩红回忆说,父亲没了之后,她们母女两人经常守着空荡荡的屋子不知所措,有一次老鼠爬上了餐桌,手无缚鸡之力的两人也只能任由它霸占着餐桌,两个人抱在一起,守着屋子不敢睡觉等着老鼠自己离开。
父亲去世没多久,韩红的母亲被派到上海去进修学习,还未成年的韩红被母亲寄养在了邻居家里。
在陌生人家寄人篱下的日子里,韩红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除了擦地、洗碗的杂活都包给她一个人干之外,邻居更是个阴晴不定的暴君,稍有不顺心,回到家就把气都撒到韩红身上,经常对她又打又骂。
即使是在那样憋闷、充满了阴霾的日子里,小韩红不忘记用唱歌来调节自己,然而在一个孩子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遭遇了如此的人性黑暗,也给韩红的个性发展,埋下了一颗叛逆、暴力的种子。
由于经常十天半个月见不到妈妈,也无人管教,刚入小学没多久的韩红经常不写作业就出去和小伙伴疯玩,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因为从小在邻居家受尽委屈和白眼,叛逆的小韩红把这种日积月累的压力变成了愤怒,这也导致了她常常会和小伙伴打架。
母亲每次外出演出回来,见到女儿并不是自己希望她成为的样子,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也会常常责骂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父母的确有他们的无奈,他们大部分都忙于工作,对孩子都是不管不顾,或者送去老人家里寄养。
因为周围做父母的都是这样做的,所以韩红的妈妈和其他人一样,没觉得没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是一种不应该,也因此韩红的母亲从未意识到自己对小韩红母爱的缺失是造成孩子性格发展叛逆的原因。
而每当小韩红对妈妈说自己想像她一样唱歌的时候,母亲的回答总是:
小孩子嘛,先搞好学习,将来当医生该多好。
这种没人真正懂自己,没人真正疼自己,没人真正呵护自己的日子,从韩红6岁持续到了9岁。
韩红9岁那年,母亲选择了再婚,年,她嫁给了成都医科大学教师周宇翔。
小韩红在父亲去世时和父亲的关系已经很亲,再加上母亲对她照顾的缺失、沟通的不足,再加上从小被母亲寄养在邻居家遭受虐待的经历,韩红在母亲再婚后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是让人难以接近。当然,继父这个角色对韩红来说更加是格格不入的。
由于不能融入母亲的新家,9岁的韩红独自一人被母亲送上了去奶奶家的火车。
连行李都没有的小韩红,拿着无座的火车票,一上车就蜷缩在车厢一个角落里,手里只剩下一包饼干。每当火车经过山洞,车厢一片漆黑的时候,她就拼命拉着旁边的窗帘,让自己没那么害怕。
经历了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小韩红终于来到了北京,来到奶奶家。
奶奶的出现,改变了韩红一生的命运。
03是奶奶,让她懂得什么是爱
韩红刚来到北京的那年,正是8月,如火的夏日里除了北京迎面扑来的热气,还有接盘这个不幸女孩的一双充满老茧的双手。
经历过父亲的离世,原生家庭的瓦解,以及寄人篱下生活后的小韩红,虽然只有9岁,但在她第一次来到奶奶家时,显现了超出同龄人的懂事。她主动拿起扫把扫地,还告诉奶奶她很能干活,更强调说自己不吃肉。
看到这样的孙女,又联想到她曾经受过苦,奶奶泪水不断的往下流,她告诉小韩红:
我的乖孙女,不用干活,只要有奶奶一口,就有你的,你爹没了,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儿子,要把你养活大。
韩红的奶奶叫郝秀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韩红来到北京后,很快进入铁路分局子弟小学做插班生,读4年级。然而作为一个外地来的孩子,小韩红很难融入新环境,小小年纪的她很早就体验到了孤独的滋味。
为了照顾好孙女,原本家中就不富裕的奶奶离开了自己工作的服装店,去了韩红上学的小学门口,摆起了小摊卖冰棍。
韩红带着一身的叛逆,结束了小学生涯。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的小韩红变得敏感易怒,身边的小伙伴有谁说她一句不是,她就立马冲上去拳打脚踢,成了远近闻名的“女霸王”。
即便孩子这样的叛逆,慈爱的奶奶郝秀珍没有放弃她,还总是在她心情好,情绪稳定的时候劝她要好好和人相处,并教她做人的道理。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连大人都是这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童年的苦涩积累,让韩红的愤怒最终还是爆发了。
刚上初中二年级,韩红在学校里唱歌,被一个女同学挖苦说“怪腔怪调,难听死了”,韩红再也收敛不住怒火,直接把这个女生的胳膊打到骨折。
后来女生家长要求学校把韩红送进攻读学校,是奶奶拿了几百元的医药费给人家赔礼道歉,最后韩红才没被送进去劳教。不过出了这样的事情,学校韩红是也再不能去了,只好无奈退学回家。
生性要强的韩红,回到家中憋闷了好一阵子,奶奶叫她吃饭她也不出门。
思来想去,韩红和家人商定,打算走唱歌的路,去参加歌唱比赛。奶奶对她的决定,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支持。
从此以后,韩红在叔叔韩宝成的陪同下,往返穿梭于80年代各大赛场之间。
因为长相的原因,经历了无数失败的韩红,最终在15岁那年,拿下了国家文化部组织的“金孔雀”杯声乐大赛的优秀奖。
次年年底,韩红进入了第二炮兵政治文工团。
进入在文工团后没多久,韩红本以为可以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但又是因为长相不讨好,被刷了下来,被迫调离去了通讯站做接线员,一去就是9年。
这期间,面对即将夭折的唱歌梦韩红没有放弃,她一直在挣扎着、奋斗着,尽管处处碰钉子,可是她对靠唱歌出人头地的热情有增无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年,韩红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双江,开始了真正的歌手生涯。
在这样一个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刻,再一次,是奶奶拿出了十几年的积蓄3万元,帮韩红拍摄了歌曲《喜马拉雅》的MTV,最终帮助韩红在音乐路上助力,让她在歌唱事业上开始崭露头角。
04放下心中结,才能向前进
韩红9岁离开母亲来到奶奶家,2年后母亲曾到北京看望过韩红,然而那时候的韩红一句话没有和母亲说,最终母亲含泪离开。
奶奶从中调和,劝韩红不要这样对妈妈,但韩红心中对母亲充满了抵触。一方面是母亲的疏于照顾给她带来的阴影,一方面是母亲一厢情愿的否定了她唱歌的梦想让她愤怒。
在初中被学校劝退后,韩红依然要折腾点什么事,不甘平庸,这其中也不乏一种,不能让母亲瞧不起自己,定要闯出点名堂让她看一看的倔强和要强在里面。
当韩红通过一曲《喜马拉雅》获得各项大奖,事业开始走上快车道,得到了社会充分认可的时候,奶奶再次劝韩红,去成都,看看妈妈吧,然而韩红依旧对过往无法释怀,她说:
覆水难收,那逝去的一切就让它逝去吧,再去追随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之后,韩红的事业迅速发展,97年成了《半边天》张越的节目嘉宾,98年签约唱片公司推出个人专辑,从此她的歌声走入千家万户,征服无数观众,她自己也在经济上获得了实惠。
韩红是懂得感恩的,成功后的第一时间她就给奶奶在北京买了大房子,但对于母亲她依然沉默。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名誉和金钱上得到的抚慰,多少让韩红的心态平和了,没那么激烈了。
奶奶提醒韩红说:
“人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本,尤其是你翅膀硬了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来路,还有远方的亲人。”
韩红开始尝试听奶奶的话,也开始去理解母亲当年种种选择的无奈。想起曾将母亲拒之千里之外,她慢慢释怀,甚至有了和解的念头。
年,在韩红发出第二张专辑后,事业已经成型稳定时,她听了奶奶的劝告,久违的主动联系了母亲,电话里,听到母亲对自己歌唱成绩的认可,听到母亲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