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谣言丨新冠肺炎患者肺部被病毒啃噬,肺功能 [复制链接]

1#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在介绍小儿支原体肺炎之前,先带您了解一下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我们所说的支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它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就叫做肺炎支原体肺炎,简称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发生率占小儿肺炎的15%~40%,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支原体肺炎有传染性吗?

支原体肺炎和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一样,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本病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每3~5年流行一次,流行季发病率增高3~5倍。

支原体肺炎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前(3~6岁)和学龄期(6~12岁)儿童,近年来,小婴儿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所以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幼儿园、学校容易爆发流行。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发热多为中高度发热,急性期可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部分患儿伴有畏寒、头痛等症状。咳嗽初期一般为刺激性干咳,呈阵发性剧烈干咳,夜间为著,严重者影响患儿的睡眠与活动;后期咳嗽有痰,部分患儿伴有喘息。早期肺部听诊无湿罗音,中后期出现湿罗音。重症患儿可有呼吸困难,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合并一些肺外表现,如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皮疹、贫血等。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合并症?

支原体肺炎常见的合并症包括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等,Stevens—Johnson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综合征、脑炎、脑膜炎等较少见。重症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也可发生纵隔积气和气胸、坏死性肺炎等。少数患儿表现危重,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需要呼吸支持或体外膜肺支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学龄期或学龄前期儿童有发热、咳嗽,肺部听诊无湿罗音,血常规白细胞不高或轻度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为主,CRP正常或增高,胸片可见大片实变影,临床需高度怀疑支原体肺炎。血清支原体抗体IgM滴度持续≥1:或双份血清(间隔两周)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一般认为是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可确诊是支原体感染。支原体培养阳性是支原体肺炎确诊的金标准,但其培养时间长,故临床意义不大。

什么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

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可考虑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如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8岁以上儿童可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对儿童软骨发育有影响,故一般不用于儿童(此观点目前尚有争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等,静脉用的只有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红霉素由于胃肠道反应较大,目前较少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加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纤支镜等治疗。

支原体肺炎为什么难治?

由于支原体耐药、人感染支原体后机体产生过强的炎症反应、合并其它(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等因素,导致支原体肺炎较难治疗。

儿童支原体肺炎为何较成人难治?

由于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静脉用药只有阿奇霉素,造成现在的支原体大多是对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而可用于成人的喹诺酮类药物对支原体是敏感的,而且成人的免疫力较强,故成人的支原体肺炎较儿童容易治疗,成人的重症支原体肺炎亦较儿童少见。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后遗症?

普通的支原体肺炎大多预后良好,没有什么后遗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支原体肺炎可能遗留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甚至是肺纤维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对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12天后,尸解报告公布,并明确称,新冠肺炎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
  《法医学杂志》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下称《报告》),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
  《报告》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早在1月22日,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递交紧急报告,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刘良认为,对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刘良从事病理研究三十余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所在的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了尸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得到了肯定的批复。
  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当天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医院顺利完成。刘良团队承担了这两次解剖任务。
  2月16日23时12分,刘良在个人头条账号“法医刘良”上发文详述18小时内连续尸检2例新冠肺炎遗体的经过。
  2月24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刘良表示,24日早上钟南山院士给自己打过电话,说前线的医生就等尸检的结果了,否则都不知道治疗到底怎么办,治疗效果怎么评估。
  刘良也表示,2月24日凌晨已经开始有初步结果。初步结果内部在讨论,形成一个共识。
  《报告》称,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对照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以左侧为重,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
  由此,《报告》认为,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此前由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穿刺取样获得的组织局部病理学改变提示,新冠肺炎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考虑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此外报告发现,死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淡黄色清亮液体,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右侧肺与胸膜重度粘连,提示此例可能合并感染性胸膜炎。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此例消化系统损伤情况肉眼观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小肠呈节段性扩张与狭窄相间(类似串珠状),为个例或普遍表现需结合更多尸体检验情况。脾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是否存在病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肾呈颗粒性固缩肾外观,考虑与基础疾病有关。
  关于神经系统,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

来源:中财网

编发:徐思弘出品:农村新报全媒体

点一下会更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