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贵医附院院长李海洋谋定而后动,做贵州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八十年前,医院(下称“贵医附院”)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八十年来,一代代贵医人,胸怀民族大业,心系百姓健康,传承大医之术,肩扛传道之责,成就桃李满园,惠及地方百姓,用自己的信仰与坚守、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奋进之歌。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攻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国土大片沦丧,沦陷区生失所学,师失所教,流离失所。“……有鉴于医药人才之缺乏,为谋战时急切之需,并树立西南之医学基础,救济沦陷区医学生之学业,乃有设立贵阳医学院之意”。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在贵州省贵阳市宣告成立,系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来自协和医学院的专家李宗恩任首任院长。

贵阳医学院成立后,建立一所既解决医学生实习,又方医院尤为迫切。李宗恩特聘来自协和医学院的五位专家学子贾魁、杨济时、杨静波、李瑞麟、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杨济时为主任委员。年9月16日,临时门诊部在两广会馆正式开诊。年秋,临时门诊部扩充为国医院,建成了10张病床的病房,分内、外两科,内科病房兼收小儿、皮肤及神经科病人,外科兼收妇产、眼、耳鼻喉科病人。年10月25日,新开业的贵医附院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参观,颇受好评,成为全国成医院之一。

贵医附院成立初期,云集了李宗恩、杨济时、王季午、杨静波、周裕德、沈克非、朱懋根等大批医学精英。其中多数专家来自协和医学院,且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医学院,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贵医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小协和”。

贵医附院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党的阳光雨露之下,历代先贤跋涉求索、辛勤耕耘,留下了胸怀家国、仁心仁爱、严谨治学、革故鼎新的厚重文化,形成了贵医人济世救人的共同信念。新时代的贵医人,秉承协和医脉,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依然以奋斗者的姿态奔跑在医学的大道上,在传承与创新之中,让不老贵医依然风华正茂。

在贵医附院建院80周年前夕,我们专访了医院院长、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李海洋教授。

医院院长、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李海洋教授。

有历史底蕴、有勃勃生机、也有美好未来

记者:医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在贵州省、乃至西南医疗体系中的位置?

李海洋:贵医附院是贵医院,是贵州省综医院。在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从年起,贵医附院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

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医院竞争力排行”中,贵医附院连续七年(-年)医院强,是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年,贵医附院位列“医院强”第94位,是全省唯一入榜单位。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五年(-年)排名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强的学科数量也是全省最多。

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贵医附院连续七年(-年)排位全省第一,进入西南排名前五的学科数量也是全省最多。年,贵医附院综合实力位列西南第七、贵州第一。全省进入西南前五的21个学科中,贵医附院占13个,数量为全省最多。另外,在贵州省51个医学会专科分会中,在贵医附院任职的主任委员有38个。贵州省省级质控中心共54个,有20个落户贵医附院。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专业25个(28个方向)、国家级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1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国家级心衰中心1个、国家级房颤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1个、院士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室9个,也是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干细胞研究机构、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0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个、贵州省一流平台建设项目1个、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20个、省级医疗中心16个、贵州省医学研究机构3个、省级人才培训基地15个、省级创新团队10个。

记者:我们知道,今年7月3日,医院正式启用,开启了我们“一院两区”新阶段。医院的筹建背景,运营情况等。

李海洋:医院医院是由贵安新区管委会设立,医院全面管理的一所公医院。医院位于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核心职能聚集区,东临贵安新区行政中心,西接贵安高铁站,南邻贵安生态新城,北以规划市政道路为界,地理位置优越。

医院总体规划床位张,建设分两期进行,在年7月3日开业的一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7.47万平方米、批复床位为张,主体建筑包括门急诊楼、感染楼、医技综合楼、住院楼、行政办公楼、倒班宿舍、能源中心及高压氧舱等11栋建筑,容积率0.80,配套设置停车位共计个。二期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二期医疗区(内科楼)、肿瘤中心(含质子中心)、学生宿舍及临床规范化培训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山体公园等,具体指标详见下表。二期项目建成后,医院医院床位总数将达到张,将成为医疗环境良好、就医流程合理、设施医院以及全省区域医疗大病救治中心。

项目一期总投资49.31亿元,其中信息化设施设备投资2.64亿元、医疗设施设备投资8.5亿元。全院现代化设施包括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腔镜中心、面积约㎡的消毒供应中心以及50间中央手术室(8间百级、42间万级,其中设置铅防护共14间、正负压5间、杂交手术室1间、达芬奇手术室1间及数字化手术室3间)等;高端医疗设备包括多科室共用外科手术显微镜、双荧光手术显微镜、全省唯一的排超高端CT、移动术中全身CT及5台DSA等。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流程,调试完善相关设备,自9月25日开展外科手术以来,目前已经开展20余例,医院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建设背景方面,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年8月医院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按照医院标准规划设计。

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医院党委、行政将医院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战略工程,高质量推进。年12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等参加奠基仪式、正式开工建设。年2月,医院组建医院项目建设专班,医院建设的副院长担任,成员来自院办、后勤基建、设备、保卫、医务、护理、人事等多个职能处室,专班人员按照全脱产方式常驻项目现场全力推进建设。

历时5年,医院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示范点”的目标定位及“三不变、四统一”的管理运营医院建设。医院项目在贵州省强省会、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等政策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于年7月3医院启用仪式,标志着贵阳贵安医疗卫生供给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将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

医院的设立,是医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强省会”战略行动,以医院建设为契机,开启医院“一院两区”发展新格局的一个重大举措。医院自营运以来,立足贵安、服务全省,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为区域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医疗保障服务。

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必将不负重托

记者:80年来,贵医附院引领贵州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李海洋:要说贵医附院有什么独特优势,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厚重历史底蕴和贵医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贵医附院建院于年,当时汇集了大批协和专家,张孝骞、沈克非、钟世藩等40余位协和专家、学子曾在贵医附院工作,他们为贵医附院制定的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到临床的诊疗规范,小到病历书写的语言习惯,都继承了协和的优良传统。今年协和建院周年,贵医附院也迎来了80华诞,协和、贵医渊源深厚,血浓于水,分外情亲,长期以来,保持了很好的联系。贵医附院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协和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发扬、传承好协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贵医附院建院80年之际,我们认真、医院办院历史,发展脉络,取得的重大成就等,进一步增强了发展自信。

记者:贵医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李海洋: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践行医者初心,履行医者责任,这成为贵医人血脉里的特质。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延续医学血脉。贵医附院诞生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抗战时期,延续了中国医脉,保存和锻炼了大批医学专家,他们为争取抗战胜利、建设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各地各校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很多人成为我国医学泰斗和国内医学界的权威。张孝骞等人成为院士、学部委员;李宗恩、杨济时、王季午等30余人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一级研究员、一级医学专家、一级专技人员。以朱懋根等为代表的贵医人扎根黔中大地,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中,为贵州省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参加“抗美援朝”战地救护。贵医人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以外科主任杨洁泉任队长的骨科手术队,以内科主任杨荣勋任队长的内科医防队先后开赴朝鲜,夜以继日投入战地救护工作,开展战场急救、手术、治疗、护理等工作,为抢救中国人民 战士及朝鲜军民生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参加抗震救灾救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医院抽调20名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参加贵州医疗队赴灾区参与医疗救援,先后抢救伤员余人。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先后派出三批医疗队奔赴灾区。两批医疗队在四川前后查房分诊病人近千余人,共救治伤员人,其中重伤员余人,大小手术约80余例次。第三批抗震救灾专家医疗队,奔赴灾区转运伤员,69名伤员转入贵医附院救治,经过精心救治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成为贵州医院。

四是参与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参与抗击“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年1月22日,全省首例病例在贵医附院确诊,率先打响了贵州疫情防控阻击战。贵医附院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5例,其中:危重型6人,占贵州省确诊危重型病例一半。在做好本省患者救治支援的同时,先后派出4批名医务人员千里驰援湖北省武汉、鄂州抗疫一线,占贵州省援鄂医疗队总数的14.48%,成为全省选派人员最多的医疗机构。贵医附院先后派出3批次人驰援湖北省鄂州市,占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总数人的19.14%。贵州省援鄂前线指挥部成立后,贵医附院多人担任援鄂前线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医疗组组长、副组长,护理组组长、副组长,医技组组长、副组长,医院副院长及下设各组组长、副组长等,成为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中坚力量。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管理患者名,占鄂州总量的55.02%;累计治愈出院名,治愈率96.78%,贵州援助鄂州医疗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谱写一曲黔鄂联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壮丽战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直接管理病患80人,治愈64人,医院16人,抢救全院低氧血症患者25人,抢救成功率高达%。

最满意的是药占比下降

最想提升的是手术量

记者:医院进行绩效考核,您是怎么看医院发展的影。

李海洋: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医院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医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让医院能够更加规范化、精细化运行,杜绝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的现象,真正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医院来说,实施下来,很多指标都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在药品控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医院药品消耗,药占比都在下降,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合理性。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耗材,追求规范化的诊疗行为,让老百姓获益,也让医保基金用得所。

记者:这几年下来,您觉得贵医附院进步最大的是哪指标。

李海洋:进步最大的是药品使用方面的指标。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采取专项行动落实。核心就是大量使用基本药物、国家集采药品和国谈药品,这三大类药品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药占比下降明显。今年因为国谈品种和集采品种的落实工作做得好,我们得到省医保局的高度肯定,奖励60多万元。

记者:医院管理的难点,我们是怎么把这块硬骨啃下来的。

李海洋:首先就是广泛宣传,严格按照诊疗指南来使用药物。第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抽查。第三,信息化管理,通过系统对每一张处方进行点评,评其和合理性。

记者:您觉得哪个指标改进空间最大。

李海洋:我觉得是和手术相关的指标。我们现在总体手术的比例只有40%,距离国家要求的45%还有差距。这和贵州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有一定关系,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够,大量医院来,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内科患者、慢病患者。这类病人怎么管理,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提高手术占比不等于压缩内科病人的需求,我们也在探索,医院的建设,让这类患者在医院的优质服务。其次,我们也要提高高难度手术的占比,多做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当然,医院不能为了追求指标而做手术,这里还有手术规范、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指标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后疫情时代,医院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您过去是非常出色的肝胆外科医生,从拿手术刀的临床医生,医院的管理者,什么感悟可以分享。

李海洋:这个转变确实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做手术是有成就感的,尤其是做完手术的愉悦感,是任何其它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走上管理岗位后,我也是从最初的毫无准备,逐步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三年多来,有这么几点体会是很深刻的。首先就是作为院长,做决策前必须考虑全面、科学,不能拍脑门作决策,一定要把情况研究深研究透,因医院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第二,要有坚定的信心,一旦做了决定,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因为有困难,有阻力就打退堂鼓。第三,就是要善于抢抓机遇。要认真研究国家以及省里的相关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第四,立足长远,把医院未来的远景目标定位清楚,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朝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奋斗。

记者:您在当院长的这3年多时间里,碰到过最难的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

李海洋:医院绩效改革。我记得上任的第一天,就把财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和办公室主任召集起来,医院绩效改革。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调研、征求意见、完善等,医院绩效管理办法,得到了全院职工认可,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中,还是很艰难的。比如当时行政部门绩效工资很低,和临床根本没法比。有人提出先做临床绩效改革,再做行政绩效改革。我说不行,必须一起做。现在行政虽然低于临床,但差距不是太,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记者:这项工作现在推进得怎么样?

李海洋:绩效改革以后,医院全院职工平均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年,年是疫情年,医院的总体医疗收入比年增长了0.68%,但职工收入增长了10%。另外,我想强调一点,涉及到利益分配的改革,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搞科室之间的区别对待。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研究论证这个体系本身是不是合理。一旦确定下来了,就不能通过人为手去干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记者:所以您好像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事前的规划上,这是不是和外科医生的习惯有关系,医生在每一台术前也都要做很精细的术前规划。

李海洋:确实是有关的。比如你给病人做手术,虽然他的手术指征很明确,但你也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什么时候做,用什么方式做。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是下围棋,做院长要有下围棋的思维,全局观很重要,你下这一步之前,可能要想到五步十步以后的事。其次,你还要不断地根据棋盘上的变化来做决策。院长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几乎时时刻刻都有变化,但是你的主线不能变。主线是什么,就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对于医院公益性的要求,对于支撑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要求。只有当你带着这种思维去下棋时候,你才能把每一步走好走踏实。

记者:医院都已经恢复了疫情前的常态,想问问您,疫情给医院带来哪些启示,会有哪些相应的规划部署。

李海洋:启示很多,比如要建立重大传染病的应对方案,要重视院感防控的细节等等。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把贵州的大数据优势用起来,把疾病防治的端口前移。我们现在已经谋划了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去进行信息化升级和改造,这是相对院内而言的。针对院外,我们向国家工信部申报了“5G健康管理”项目,已经获批通过。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和贵阳市云岩区的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在这些地方放置自助体检仪,这台设备可以测量你的身高、体重、血压、BMI指标等等,医院的数据中心是直连的,一旦有异常,我们就能马上进行干预,这些数据最终还会沉淀成一个健康大数据库。我们打算先从云岩区做起,在省卫建委的安排下,还会一步一步扩大,最终覆盖全省,争取做出一个贵州省的健康大数据中心来。

记者:您觉得在后疫情时代,贵医附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海洋:作为院长,我觉得最难的事还是人才问题。作为贵州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领头羊,有着引领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使命。医院要保持这种引领发展的优势,就需要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储备。目前,我院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在省内还是处于领先优势,现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诺贝尔奖客座教授、合作院士等高层人才,在贵州省51个医学会专科分会中,贵医附院任职的主任委员有36个,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我们在人才结构、人才梯队、人才整体素质、高层人才数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尤其是我们自身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几年,医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院战略,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的医疗卫生人才、科研领军人才和教学优秀人才,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

一是加强本土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临床医学博士科学学位授权点。同时,实施“大临床”教育教学新模式,对现有的六大学院实行“院院合一”,建立统一的临床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本硕博教育教学改革,为本院和本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是加强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创新实施“黔医计划”,加大力度实施“攀登计划”“银龄计划”等,以博士引进和培养为突破口,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做强学科带头领军人才集群,加大对学科领军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强化医教研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推动有核心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建设,主要引培45岁左右中青年骨干作为学科后备人才,建立年轻医护人员青年学习基金,关心年轻医护人员成长,加快培养集聚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精准引进医学人才,根据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结合亚专科人才梯队缺岗情况,靶向引进高精人才及技能型人才,针对紧缺人才的学科,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三是加快科研平台建设。目前,我院建设有国际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其中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教授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近个国内外团队在此开展医学研究。正逐步建设贵州省的生物医学测序中心、肠道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医工结合科技创新中心、肿瘤研究中心和生物样本库等临床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以个体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大数据为基础,面向社会开放,促进临床诊疗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我们目的之一就是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贵医附院;我们相信,有理想、有抱负致力于医学发展的人才一定能在贵医附院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是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评价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建立健全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工作信息化水平,探索把卫生健康的方针和人才的成长规律落实到职称评审工作中,以人才评价为指挥棒,医院人才建设工作。

医院文化。我们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构建人才综合服务软环境,形成“重视人才、渴望人才、珍惜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做强“人到贵医才无忧”的良好服务局面,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才智能力充分展现的生动局面,真正实现人才强院战略。(文/毛晓琼图/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