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可不是人类的专属病,动物也可能患糖
TUhjnbcbe - 2023/11/4 20:12:00

导语:随着动物养殖产业的扩大以及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动物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的发病率高达30%-40%。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反应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炎症性的疾病。

01糖尿病不仅对于人类,对动物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需重视

1、糖尿病概述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大量高糖食物无节制地摄入使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是以慢性血液中葡萄糖增高为重要表现的一类代谢紊乱性疾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

机体内如果长时间高血糖会导致全身多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对眼睛、肾脏、血管、神经、心脏的慢性损害,从而引起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出现障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当出现人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包括大量饮食,大量饮水,大量排尿但是身体却突然消瘦时多见于1型糖尿病(T1DM)。

当身体出现虚弱无力并伴有肥胖时多见于2型糖尿病(T2DM),若不及时就医身体会逐渐消瘦。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常年居高不下,预计到年有可能达到5.52亿。糖尿病的发展在中国同样很严重。根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年龄大于20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

但是我国对于糖尿病的诊断率却只有30%-40%,意味着每名糖尿病患者只有30-40人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以致延误病情,过早地出现各种并发症。在中国,每年医治糖尿病的花销可高达亿人民币,约占所有医疗花费的13%。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类型分为四类:T1DM、T2DM、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以T1DM和T2DM为主要类型。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大多数患者确诊较早,症状显著且非常严重,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T1DM一般是在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T淋巴细胞介导下的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被大量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分解代谢加强。

T1DM特点包括发病迅速、进展飞快、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等,其治疗的难度非常大。T2DM常在40岁之后发病,所以多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女性略高于男性。导致T2DM发生的主要诱因有体重过大、应激刺激、缺乏运动。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者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

2、动物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对于人类,对动物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由于动物糖尿病具有隐匿性,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病程进展非常快,出现多个脏器的损伤,最终会导致死亡。研究发现,当黑冠猕猴出现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行动缓慢、饮水增多、排尿频繁的症状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往往可确诊为糖尿病。

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野生动物的糖尿病防治工作。近年来,养犬、猫成为自己的伴侣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导致了宠物犬、猫的饲养数量不断增加,老龄犬、猫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多数的宠物犬、猫活动的范围局限于家中,缺少必要的运动,导致很多的犬、猫出现肥胖,使得宠物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

据统计7-9岁期间犬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一般母犬的发病率高于公犬。犬、猫糖尿病多数是因为各种因素使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使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产生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犬、猫糖尿病症状和人类相似,都会发生典型的“三多一少”。

犬、猫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因素、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和化学制剂、内分泌疾病、感染、免疫因素等。研究发现,正因为动物糖尿病不容易发现,大多时候犬猫主人都是在动物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医院救治。

犬、猫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非常常见的白内障,它是排在首位的致盲因素。犬、猫糖尿病并发症还包括尿道发生感染、高血压、皮炎、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的减退、酸中毒、肿瘤等。因此人类应该多关心注意动物的糖尿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病程进展后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大约有20%-40%糖尿病患者在患糖尿病的10-20年期间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5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糖尿病20年以后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而在中国大约有5%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这些异样的改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氧化应激相关细胞内信号传导级联反应的失调,补体系统的激活,代谢产物,NF-κB释放增加。

临床通过胰岛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来调节血糖和血压并不能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所以揭示高血糖、高血压以外新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迫在眉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在糖尿病或者是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增加。

促炎因子经淋巴细胞分泌后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细胞发生凋亡或者是功能障碍,引发糖尿病的发生。高血糖导致肾脏组织的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炎性介质水平上升和炎性细胞浸润,由此引起肾脏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引发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一些研究者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02牛磺酸具有一定的抗炎功能,能够保护淋巴细胞,加快淋巴细胞增殖

牛磺酸早在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因年最早在公牛的胆汁中发现从而得名。牛磺酸学名β-氨基乙磺酸,又称为牛胆酸、牛胆碱,它的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的棒状晶体,无毒、无气味,味微酸。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病理过程重要的反应。

它可以发生在机体许多部位,比如毛囊发炎,扁桃体发炎,肺炎,肝炎,肾炎等急性炎症,其具有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等变化,同时还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性反应。研究表明,牛磺酸不但能够保护淋巴细胞,它还能够加快淋巴细胞增殖。

此外,牛磺酸还能够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并使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加强,还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降低炎症给机体带来的损伤。次氯酸本身作为氧化剂可激活酪氨酸酶然后通过信号级联放大反应最终导致炎性介质的生成,牛磺酸可以直接中和次氯酸,降低炎症反应。

还有研究证实,牛磺酸可以保护机体的组织不受动脉硬化症诱导的炎症所带来的危害。这种炎症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一种酸清除剂,这种酸清除剂受例如NOS2、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环加氧酶2等基因产物的调控,然而所有这些都与炎症反应有关。牛磺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从而降低炎症介质释放,进而达到了抗炎的作用。

牛磺酸还可以用作保护剂来抑制自噬-炎症小体通路,从而缓解三氧化二砷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含有高浓度的牛磺酸,在髓过氧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成牛磺酸氯胺,从而发挥了抗炎的功能。研究表明,牛磺酸以及它的衍生物已经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炎症疾病的一种潜在的药物。

结语: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西药或中药,这些药物虽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对机体危害程度小并可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降糖药成为近些年研究者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可不是人类的专属病,动物也可能患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