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今早(7月4日)通报:年7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2例确诊病例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年7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治愈出院6例。
病例1,42岁,病例2,49岁,均为7月2日确诊本土病例的同事,居住于浦东新区。经排查,市疾控中心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年7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该无症状感染者,37岁,居住于普陀区,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时发现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7月3日已通报)
年7月3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4例。
年2月26日0时至年7月3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例,治愈出院例,在院治疗20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年2月26日0时至年7月3日24时,累计死亡例。
截至年7月3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例,出院例,在院治疗44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夏天打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
打完第3针后,需不需要打第4针?
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中。
市卫健委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市民,建议按照时间节点把加强针安排上。
问
网友询问:上海是否能够进行疫苗“混打”?打了第3针,是不是要打第4针?
市卫健委回应:从16个区的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悉,市民已可以选择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即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通俗说,如果你前两针打了“北生”或“科兴”,第3针可以选择同款,也可以选择腺病毒疫苗或者重组蛋白疫苗。
许多国家已开始推广第四针新冠疫苗,也就是第二剂加强针。不过,绝大多数第二剂加强针接种计划仅仅针对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群。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研究尚不确定第二剂加强针的免疫力能够维持多久,也不清楚第二剂加强针能否为普通人群带来好处。
从新冠第三针来看,针对包括变异株在内的研究确凿显示,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它可以使抗体水平升高几十倍,尽可能将患者的重症率降到最低。
目前要确定是否接种第4针还为时尚早,等到有了更多的研究以及更多的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所用,再决定是否进行第二剂加强免疫。
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有什么区别?
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针),也就是用原来的疫苗进行加强。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就是选择与原来全程接种疫苗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
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均可大幅提高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现阶段,不可同时接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和同源加强免疫接种。
哪些人群可以选择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老年人可以吗?
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有四个重要条件:第一,18岁以上人群,包括老年人。第二,已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接种,且接种的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三,全程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接种,且接种间隔不能短于6个月。第四,接种对象没有进行过加强免疫,也就是没有打第三针。
因此,老年人也可以选择序贯加强接种。
目前许多社区都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但不少老年朋友还在纠结要不要打?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来看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病毒学家闻玉梅教授的解析吧。(←点击链接查看)“混打”疫苗更容易出现副反应吗?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序贯加强免疫程序具有良好安全性,加强免疫剂次相较于基础免疫剂次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序贯接种也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
夏天疫苗接种有什么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升高,疫苗接种过程前后都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其他与之前接种新冠疫苗注意事项相同,如: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怀疑由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适当休息、在夏季尤其要注意多喝水。
打完疫苗为什么不建议立即做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经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存在新冠病毒的核酸片段。
接种过程中,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气、接种后注射器或疫苗瓶内的液体残留等,可能会以液体或以气溶胶方式,污染接种场所的接种台、墙壁、门把手、走廊、接种人员和受种者衣物等物体表面。此外,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灵敏度极高,如果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进行采样,有可能核酸检测结果呈假阳性。
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方案要求,建议接种完疫苗后间隔一定时间(一般建议48小时)再进行核酸检测。
来源:上海发布、上海大调研、市卫健委整合:青春上海实习生卜凡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点亮“在看”为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