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天目新闻记者专
TUhjnbcbe - 2024/4/5 20:00:00

天目新闻记者尉洁婷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第九版的诊疗方案相比之前,在病例的发现、报告和收治上有了新的变化。天目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学专家、硕导雷浩。

雷浩认为,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研究了解的深入,新的诊疗方案是以更经济的方式进行抗疫,借鉴国外抗疫经验的同时,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防控措施。

雷浩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要从事传染病传播模型,风险分析等研究,担任Indoor Air,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等10余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

判定新冠阳性的关键——核酸检测Ct值标准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在第九版的诊疗方案,把判定新冠阳性与否的核酸检测Ct值从40降到了35,标准的变化背后是我们对病毒认识的加深。

那什么是核酸检测Ct值呢?

核酸检测Ct值是指从“感染者”身上采样的样本,通过实验室扩增病毒的方式,把病毒值进行放大,这个Ct的数值就是放大的倍数,Ct值35表示的是2的35次方,40就是2的40次方,“这个数值代表的其实是次方数”。

通俗地来说,Ct值类似放大镜,需要倍数越高的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病毒,说明病毒越小越少,所以Ct值越大代表体内的病毒含量越少。

“我们之前Ct值40,可以说是全球的最高标准了。”这次第九版诊疗方案的35的标准基本是与国际接轨,这背后是我们对病毒认识的加深。

“我们所谓的阴性阳性并不是说你身体里面就完全没有病毒了,只是说明你的病毒降低到一定的含量,你就不具有传染性了,我们才认为你是阴性。”

雷浩解释,现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现,Ct值到35就不具有传染性了,“这个时候就不用再隔离你了”。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意味着Ct值就低,“有没有症状和个人身体素质有关”,所以就算是无症状感染者也是有传染性的,是需要隔离管理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轻症患者不用住院?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

在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这其中,“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医院治疗。”

“根据国际的经验,轻症是可以自行康复的。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假设病例变多了,只要管理好轻症不要去感染别人就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

那轻症患者医院吗?

雷浩解释,根据现在流行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的情况,轻症患者不用住院而去集中隔离,一方面是现在的隔离管理能够满足轻症患者自愈和防传染的需要,这样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集中隔离场所不具有治疗的功能”;另一方面隔离场所也有观察轻症患者病情的责任,在病情变化之后要及时把轻医院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第九版治疗方案对抗原检测的引入其实也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传播时医疗资源挤兑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金标准”。

解除隔离管理“14变7”:了解越多把握更多

“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从14天到7天,时间的变化背后是我们对病毒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雷浩解释,随着这几年疫情的发展,从病毒的感染传播上,病毒含量低到没有传播性了,其实是不需要再隔离了。

“现在事实已经表明,即使是隔离7天,病毒含量也会达到一个相对很低的值,或者说已经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了,所以其实就隔离7天就够了。”

此外,第九版治疗方案中,引入了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加强了中医治疗的内容,对未来的新冠治疗都更具“性价比”。

雷浩认为,在对病毒了解更深入的基础上,第九版治疗方案是“用更经济的方式抗疫”,力求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抗疫能取得更好的平衡。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天目新闻记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