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德江县泉口镇水塘村脱贫攻坚队队长杜朝文。有幸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满激情的韶华奉献在这茫茫大山里的村落。
回首过往,风雪无数。“三部曲”讲述我在水塘,驻村两年的扶贫故事。
之一冰雪扶贫路
年11月初,我从临近的高山镇转到泉口镇工作,虽说很近,却很少有机会到泉口走走看看,对泉口的真实情况自然是知之甚少。只是听别人描述,泉口镇条件差、工作不好做。
11月中旬,按照镇党委决定,我负责联系水塘村,接到任务安排,便迅速动身进村开展工作。进村的第一天,气温急转直下,黑压压的云层笼罩天空,室外寒气逼人。我开车沿着国道盘山而上,听着音乐,缓慢穿过雨雾蒙蒙的万亩草场,翻过寒风呼啸的凉风堡,便进入了期待的、陌生的水塘村。
走进村委会,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十分热情,几句寒暄之后,我们作了相互介绍和认识。吃过中午饭,时任村脱贫攻坚指挥所长赵凯同志便带我到村里四处走走看看。路上,赵所长就对我详细介绍了水塘村基本情况。
水塘村,距泉口政府17公里,海拔米,村庄被一条峡谷分隔在两山,四季云雾袅绕,冬春季节更是冰雪封山、寒风烈烈,唯有夏秋季节凉爽宜人。全村户人,共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是一个深处大山之巅的深度贫困村,年贫困发生率为45.39%。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所见所闻让我很是揪心。荒凉的村落、泥泞的道路、恶臭的水沟,村庄一派萧条;单薄的衣物、凌乱的房屋、寒酸的食物,农家户户缺乏暖气;愁苦的面容、茫然的眼神、无奈的言语,家家生活条件不容乐观。
直到晚上6点,在大雾笼罩的黑夜中,吹着阵阵刺骨的寒风,拖着疲惫的身体,双脚满载泥土走回村委会,村支书梅天堂正在急忙融化冰冻了的水管,几个驻村干部在厨房里穿梭,他们在准备当天的晚餐。
“杜主任,饿了吧?您稍等一会,水管冻住了,还在化管通水来做饭”。看我们回到村里了,村主任申学恒急忙招呼道。“还不饿,一起弄吧”。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水终于通了,劈柴生火、洗菜做饭,不一会儿,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终于端上桌面,桌面下生了一盆亮堂堂的炭火。
饭后,我们围着炭火开始交流,大家很是活跃,纷纷侃侃而谈。室外风声呜呜,风里还夹着牛毛细雨,打在窗户的玻璃上嘀嘀作响。我一边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边记录下了一些关键信息,大家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11点。
“今天大家就早点休息吧,我先回镇里梳理一下,改天上来与大家具体工作,”说完我起身就准备出门。“杜主任,太晚了,今晚就别走了,今天温度降得很大,又在下冻雨,路上可能结冰了,雾照也很浓,开车不安全,住我家去吧,我家就在这隔壁,”村主任说道,其他干部也招呼让我不走。
“才11点,我还是先走,路上应该还没有结冰,我慢一点。”大家经不住我的推辞,也就让我发动了车子,一再叮嘱我开慢点,走不了就停下来电话给他们,我开启音乐和空调,迎着雨雾和寒风,缓缓地开出了村委会的大门。
车窗外一片漆黑,车辆灯光已消失在雨雾里,只见路边杂草模糊的身影慢慢闪过,我把车速降到了10公里每小时的行进状态。20多分钟后,我开到了离村委会3公里处的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一个叫丫口上的山岭风口急弯处,我自然地踩了一下刹车。
突然,车辆失去控制向外弯的路边飘了出去,冲向了路边的土堆,车底一声闷响。我身体打了一个寒颤,脑子里马上反应过来,“路上结冰了”。车子撞在了路边的土堆上,小土堆外面就是高高的陡坡,前左轮已经滑离开路面,车底梁卡在了路沿上,车停了下来。
我冷静了一会开门下车,路面的结冰发出暗淡的反光,因为没有站稳,瞬间人仰马翻,身体不由自主滑进了路边的边沟里。
踉踉跄跄翻身起来,慢慢爬到车边,仔细看了看车辆的位置和路面结冰情况,好不容易从冰地下刨处一个石头,凿了凿车辆四轮下的冰面,上车把车子倒回了路面,打开防滑功能键,缓慢地向前移动,开了大约米后,我把车停靠在路边的一户农家院子里。
思索了片刻,敲了敲老乡的房门,“老乡,睡了吧?我是泉口的干部,在水塘村下队,现在回泉口政府,路上结冰走不了了,我的车子停在你家院子里,过几天来开,可以吗?”老乡亲切地说道:“可以停、可以停,停好久都可以,这么晚了,还有这么远,要不就在我家住下吧!”
我回谢了老乡的好意,拿出手机拨通同事冉进的电话,“喂,兄弟,你睡觉了吧?方便来接我一下吗?我在水塘村下队,路上结冰了,车子开不回来了,要不麻烦你来接我一下吧,我沿着公路走来。”
于是,我换上车里早已准备好的登山鞋,每只鞋底又绑了一只袜子,打开手机的电筒,顶着冰冷刺骨的风雨、滑着冰地,小心翼翼地翻越了凉风堡“无人区”,走到樱桃村村委会,路面逐渐没有了结冰,时间已是深夜12点,同事早已坐在车里等候。
我赶紧钻进车里,道了几声感谢后,方才想起刚刚经历的“漂移”事故,激动之情油然而起,心跳自然加速跳动!
连续几日,气温不升反降,大雪顺势而来,群山银装素裹,远眺万亩草场,一片冰天雪地,所有进出泉口的道路停止通行了!
大约一个星期,大雪不见停止,想着在水塘村见过的部分困难群众,以及还在村里坚持的驻村干部们,我放心不下,换上自备的迷彩冬装,毅然徒步踏雪上山进村。
年11月,杜朝文冒雪进村走访
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回眸只见两行雪地里的脚印,经过4个小时的雪地步行,终于抵达了我停车的老乡家院子。车辆安静地停着,车身盖满了积雪,车门车窗都已结满了厚厚冰层,我上前在车身的积雪上用手指写下“我冬眠”。放眼望去,峡谷分隔的水塘村,两山白雪皑皑,一片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景象。
路下边一户群众家里升起缕缕青烟,我便走了下去。这是一栋砖混板面房屋,除了冒烟的一通间房屋安了木门、窗子用塑料布挡住之外,其他房间都是通透的,没有任何遮挡之物。
我敲门进去,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使劲吹火,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连一张像样的板凳都没有,只有几根用木板简单钉钉成的凳子,墙上挂满了各式杂物。
“老人家,吃饭了吗?这大雪天,火还没有生好啊?”“老天,你是新来的同志吧?我们刚吃饭,这么大的雪,你是从哪里来的哦?”
“老人家,我是镇里新安排来水塘村的干部,我叫杜朝文,我是从镇里走路上来的,这雪下了几天了,我来看看你们生活有什么困难没有。”“政府才好哦,目前吃穿没有问题,就是人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自来水冻住了,到下边水井里提水要费点力,其他都没有问题。”
看着老奶奶的神态,应该是常年疾病缠身。我坐下和她交流了起来,得知她叫罗时兰,老伴叫田茂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3个人。
为帮扶户罗时兰送上过冬棉鞋
她有4个儿子,大儿子家在隔壁不远处居住,还有三个儿子都在浙江务工,两个女儿远嫁浙江,常年是老伴田茂仁和二儿子留下的孙子(单独1户)在家相依为命,刚好孙子因为下雪停课,和老伴上山看牛羊去了!
我在屋里转了转,卧室里凌乱不堪,床铺被褥单薄,衣物堆在墙角的几袋粮食上,心里一阵酸楚的感觉。“杜同志,你吃饭了没有?我给你煮。”“不用了,谢谢你老人家,村里做好了,我去村里吃。”
谢过了老奶奶热情,我走到了村委会,驻村队员们正在吃饭,我赶紧加入他们,狼吞虎噎吃了个半饱。村里都快断炊了,木炭快烧完了、大米油盐也快吃完了,白菜是在隔壁邻居家的雪地里摘来的。
当天我和驻村队员、村干部又走访了部分贫困群众和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晚上又电话联系各组组长排查登记特殊困难户,当晚我住在了村主任家里。
第二天太阳出来,大雪开始融化,道路可以挂链行车,我们便组织人员到凉风堡撒盐除雪通路,开车到镇里申请救济物资拉到村里,棉衣、棉被、大米、菜油,逐一发放到困难群众家中,也为驻村工作队增添了生活物资,增加了煤气、烤火炉等设备,让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寒冬。
之二决战水塘村
年3月4日,德江县整县脱贫摘帽攻坚决战工作推进大会召开,标志着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总攻态势。
3月7日,泉口镇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按照全县“三级作战指挥体系”的工作要求,我被任命为水塘村脱贫攻坚队队长。
柏子坪组拟脱贫户提名会
会后,我立即带领市、县、镇派出的10个攻坚队员(驻村干部)奔赴水塘村脱贫攻坚前线,打响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水塘村“战役”。
进入战场,我们迅速召集村组干部汇聚战斗力量,按照市县镇脱贫攻坚指挥机构的战略安排,制定作战计划,明确包组任务,落实帮扶责任,召开群众会议,组织攻坚队员、帮扶干部走家串户摸清村情家底,建立工作台账、细化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争取项目资金开始全村脱贫攻坚战役的谋篇布局。
德江县泉口镇水塘村脱贫攻坚队队长杜朝文(右一)和群众一起清理路面砂石
半个月里,通组路、产业路、连户路陆续开工建设,五改一化一维项目相继启动,易地扶贫搬迁、破旧危房拆除风声水起,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持续发动,“两走进”、连心饭经常开展,一户一档、一户一袋、四卡合一不断更新完善。
我的帮扶户有7户,都把比较特殊的4户安排到自己名下,其中一户包括我冒雪进村走访的第一户罗时兰老人家。之所以特殊,因为从前期的特殊家庭困境和后来的帮扶过程,让我流过泪、气恼过、无奈过。
为农户排除饮水管网堵塞问题
半年多的艰苦作战,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老旧危房拆除了,连户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家家户户的房屋得到维修保障,室内电路得到改善,室内室外地面硬化了,厨房炉灶维修好了,卫生厕所修好了,圈牛猪圈修补了,被褥衣物干净卫生了;山上牛羊成群,地里茶叶金黄,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人人脸上挂满了笑容,村庄四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到年12月底,全村已完成通组路产业路工程18公里,建设连户路5.7公里,铺设水管网12公里,修建水池12个,改造水管网99户,室内电路改造户,安装路灯盏,修建卫生厕所座,改造厨房炉灶户,改造圈舍45间,维修住房户,实施危房改造7户,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公共区域硬化平米,排水沟整治2米,修建卫生室一所,易地扶贫搬迁60户人。
全村还发展茶叶种植0亩,肉牛、生猪、山羊、烤烟等产业持续巩固,所有群众均参加合作医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村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45.39%降到2.34%,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评估验收。
深夜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
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袭来。1月23日,我处理完了手中的工作,驱车余公里,晚上9点到了沿河县夹石老家,本想高高兴兴陪家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不曾想,在24日凌晨3点接到镇办公室电话,早上10点镇里要召开紧急会议。
大年除夕,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我便离开了家人,毅然驱车前往泉口镇的防疫战场。参加紧急会议后,我立即进村组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逐户开展重点人员摸底排查和防疫宣传。
第一次,也是最难忘的一次,我和其他攻坚队员在群众家中过了一个很特殊的新年——假期停了、团聚停了,脱贫攻坚战已立即转为疫情阻击战,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设关卡、建台账、测体温、扫绿码、助就业、促增收,我一直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直到疫情防控宣告暂时解除。
“杜主任,你们这两年才辛苦哦!过年都没得回家,真是辛苦你们了,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哦!”村委会墙外的申茂花老人看见我便感叹说道。
她家是非贫困户,老人家有低保,儿子媳妇在镇里做临工,四个孙子孙女在镇里小学上学,一家7口人就住一栋60年代修建的破旧木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为了解决他们一家人的住房问题,我们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讨论,又向镇里为他们家申请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3个月后,她们一家7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入住当天还邀请攻坚队到她家做客,从那以后申茂花老人常到村委会串门,她总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突然出现,为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来了一道加试题。尽管困难重重,水塘村全体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风雨无阻,依然齐心协力打赢了决胜决胜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携手奔上了新时代小康道路的新征程。
之三脱贫感党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驻村时间久了,与群众的感情就越来越深、越来越浓,我更是感觉水塘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一次又一次的群众会,一轮又一轮的检查督查,一餐又一餐的连心饭聚会,逐渐增加了我们驻村工作队与群众的距离,群众不再是群众,而是亲人、是朋友。
当他们有需要,我们主动帮忙,当我们有需要,他们也主动协助。为了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就业带来的影响,我们一次又一次核查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劳务就业信息,用心用情弥补好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和饮水短板,扎实做好群众就业创业的后勤保障,为他们的脱贫之路持续加油助力。
年7月,国家脱贫攻坚大普查工作如火如荼进行。到了9月30日,全村剩余10户30人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至此,水塘村全村脱贫户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1月9日,我们组织召开了群众会议。会上,我向参会群众汇报了水塘村脱贫攻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群众们感慨万分,年长的老奶奶们听说我们通过国家验收了,就以为我们要撤离了,个个眼含泪花,满脸尽是依依不舍的亲情。
村人大代表罗来成说:“脱贫攻坚这几年啊,我是深切感受到共产党的关怀和驻村干部的辛苦,他们背井离乡,把党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了我们水塘,让我们的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得到历史以来最大的改变,要吃什么有什么,要穿什么买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真心感恩共产党,真心感谢我们的这些驻村干部。”
老党员何兰考说:“几千年历史以来,就是共产党改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让我们从穷苦大众成为今天的人民群众,让这么多共产党员干部为群众做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作为老党员,我是十分感动,又是万分感激,驻村工作队辛苦了。”
退伍老军人田仁美说:“我家三个退伍军人,我是其中一个,还是非贫困户,但是我也享受了和贫困户差不多一样的政策待遇,我的房屋也维修了,室内室外也硬化了,水电路也通了,灶头都修漂亮了,卫生厕所也有了,我们还能有啥说的?共产党给了我这么多优惠,我就应该感恩共产党。共产党好,各级党委政府好,杜主任领导的攻坚队非常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谢,更对村支两委和攻坚队的辛勤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最后,我满怀感激地回复大家:“老乡们,你们放心,我们还没有走,我们攻坚队也不会走,脱贫攻坚虽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了,但是我们还要留下了来带领大家继续巩固和发展,还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让大家过上更快乐、更幸福、更舒适的小康幸福生活。”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
编辑刘思博
编审杨仪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