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调整作息,让作息重回正常轨道
情绪不佳,烦躁不安,与作息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没有道理的。生物钟紊乱,不仅会给人们的机体造成影响,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首次对人们的休息和活动模式进行了客观的测量,通过对9万多人的作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出了昼夜节律紊乱对各种精神疾病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昼夜节律紊乱与人们情绪失常、幸福感下降、认知减退之间存在着关联。作为父母,我们一定有这样的感触,孩子休息不好,往往会很烦躁,特别爱发脾气。所以,我们要调整孩子的情绪,第一步就是回归正常作息。从昨天开始,我们一家四口都开始严格执行7:30之前必须起床,晚上10点前必须上床睡觉,休息好,人才有精神头,心情才好。02动起来,少躺少坐
没事别学葛优躺,慵懒的样子会更加让人颓废没精神。孩子们窝在家里没事可做,不是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一旦家长制止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就会让孩子烦躁不安。一定要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能提升人的情绪和能量,BrettGordon也指出,运动后的改善心理健康的期望和运动时的社交互动和社会支持力量训练是减缓压抑情绪的两项心理机制。那么,孩子被困在家里能做什么运动呢?如果是有带院子的房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到院子里跑一跑,注意不要让孩子出汗太多,容易感冒,适量运动即可。如果是楼房的话,可以和孩子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空中自行车,转呼啦圈等,不在乎孩子们做的是什么运动,重在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情绪。这两天,我和孩子们都会玩传球的游戏,一家四口站在一起,互相传球,传球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争抢,两个孩子都玩得非常开心,大儿子说,“我感觉这几天的压抑都缓解了。”03让孩子有事可做
人不能太闲,无事可做,就会心生杂念,心烦意乱,孩子也如此。孩子上学的时候,每天都有课程安排,什么时间放学,什么时间上学,都很规律,规律的生活会让人养成一种习惯,一旦这种习惯被打破,心情就会大受影响。现在孩子每天都憋在家里,更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做,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很多线上的课程都是免费的,或者有优惠活动,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一些合适的线上课程学一学,做好下学期的预习。我家老大现在读三年级,之前给他买了很多课外书,还没有来得及看,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好好读一读。现在他正在读《三国》,去年暑假的时候,他曾读过一段时间的《三国》,可没读进去,他说里面的人物太复杂了,理解不了。现在老公没有事可做,就陪儿子一起读《三国》,每天晚上爷俩躺在床上都会聊《三国》,儿子已经喜欢上了《三国》,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二宝年龄还小,每天会抽出一些时间,给他讲故事,做逻辑狗,总之,不能让他总看电视。将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日子才不会难熬。不是有很多家长抱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难吗?不如和孩子一起看书吧,做好榜样,孩子一定会跟着你学起来的。04
一家人每天都生活在百来平米的房子里,不能出去,加上不断刷新的新型肺炎的确诊人数,恐惧、焦虑的情绪在所难免,最可怕的是,不良情绪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家庭情绪,在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自身的情绪,这就是情绪传染。家庭成员之间是非常熟悉的,有时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觉察出对方情绪不佳,进而影响觉察者的情绪。如何才能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一个人情绪不好时,尽快消化掉。我们一家四口约定,谁心情不好,就可以去跑跑步(家里有跑步机),在奔跑中释放内心的焦虑、恐惧、紧张,让身体微微出点汗,身体会很舒服。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孩子心情不好可能会烦躁、大哭大闹,但我们成年人尽量要克制自己,学会调节情绪,不然也会让孩子跟着烦躁起来,这样一来一家人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连续几天的雾霾天,今天终于放晴了,打开窗户,通通风,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感觉真好!钟南山院士都说了,正月十五就是拐点,春暖花开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