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饮食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那么,患者应该如何调节饮食呢?相关专家的建议是什么呢?
(一)专家的建议
年2月8日,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其中提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克以上,水果每天-克,多选深色蔬果;充足饮水,每天1-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
有网友告诉我,医院每日给病人提供免费的水果和牛奶。
在网上我看到很多营养学专家建议新冠肺炎患者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牛奶和鸡蛋等优质蛋白质等等。
(二)中医的建议
我看到以上专家的观点之后,大吃一惊。这些营养学家的建议正好是医圣张仲景所反复强调的禁忌!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对于疫病患者当如何饮水有专篇论述,其言:“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注: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时常令不足,勿极意也(注: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若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仲景说,凡是患了瘟疫等传染病时,五六天后病人有口渴而想饮水,但又畅喝得很少。此时应该不能让病人喝水,因为病人中焦阳虚,气化功能下降,不能消化掉多饮的水(若强行饮水,反而会致病)。到了七八天病人非常口渴想饮水时,也应该根据病情而酌情给水,大约只给病人喝一半的水量,绝不能喝足。如果病人饮水后腹胀、小便困难、气喘、恶心欲吐,则绝不能再让喝水了。如果病人饮水后突然出大汗,这意味着病人要康复了。
营养学专家建议多饮水,而张仲景则建议尽量少喝或不喝。到底我们应该听谁的呢?我的观点是,听的。
理由是:一则,医圣的话符合事实。我网诊的几位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不想喝水,其苔多见白腻或黄厚,明显是湿浊内滞;
二则,医圣的观点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临床检验,肯定比营养学专家更靠谱;
三则,医圣的观点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当外感疫毒时,一方面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奋起邪,阳在表则中焦阳气必然不足,气化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感染疫毒后若过多饮水,或输液补充大量水液,因为气化不足,这个水液就会停留在体内,变成病理性的水湿或痰浊,从而消耗更多了气,会加重心、肺、膀胱等脏器的代谢负担,造成病情恶化。
(三)新冠肺炎患者能吃水果、喝牛奶吗?
仲景在《伤寒论》的服药禁忌里明确提出:忌生冷、黏滑、肉等。其中“生冷”就包括所有性偏寒凉的水果、蔬菜、牛奶等物。
分析其理由如下:一则,临床所见,新冠肺炎的病机偏于湿重,与脾阳不振有关。不管是饮食还是中药,都要考虑健脾化湿,而不能吃喝增湿的食物,以免耗损脾阳。多数水果皆性偏寒凉,牛奶亦偏寒,这两类食物都会伤脾增湿,加重病;
二则,性偏寒凉的食物大都具有滑肠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三则,临床所见,新冠肺炎患者多有腹胀、腹泻、小便难、气喘、呕吐、心悸等症状,这与过食寒凉有着密切关系。
(四)新冠肺炎患者应该如何调节饮食?
一则,忌食所有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辣椒等食物。建议多素少肉,宁清淡,勿油腻厚味;
二则,多喝米粥。仲景反复强调:“以米粥养胃”。建议新冠肺炎患者常服热米粥,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调养脾胃,护顾后天之本;二是服中药后饮米粥可助微微汗出,能提高药效;三是米粥清淡和缓,既不增湿,还助养正,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
补充两点:其一,我的观点不同于官方的观点,请读者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其二,不但新冠肺炎患者要如此调节饮食,推而广之,任何疾病,小病或大病,轻病或重病,都要调节饮食。(董洪涛)#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