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科普新冠肺炎康复后,如何拯救自己的
TUhjnbcbe - 2020/11/15 17:31:00
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357169.html
分类是人们重要的思维模式,不仅体现在把生物分成若干种和属,对日常生活而言也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远远超越了我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家什,更体现在对“我们”和“他们”的二分界定。“我们”这个概念常常代表熟悉、安全、可依靠,而对被称呼为“他们”的对手则表现出一些难以掩饰、或多或少存在的微妙距离。

2月14日,一名新冠肺炎患儿从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愈出院。王家满摄/光明图片

新冠肺炎康复者往往会把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归为“我们”,而许许多多未曾患病的个体则可能被归为“他们”。现实情况是,新冠康复者的数量占总体人群的比例很小,几乎周围都是“他们”。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周围都是“他们”时,我们对自己独特性会有很好的觉知。好比一个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会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有非常深刻的体验。类似的体验还会出现在工科专业的班级里几个稀稀落落的女生身上,或者出现在幼教专业班上星星点点的几个男生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很多事情的归因会不自主地往某个让人具有“独特性”的维度上靠。如果在国内,无论被款待或者被怠慢,大家都不会做出“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个归因;但是,如果在国外,和一群外国人在一起,这个归因非常可能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因此,出院之后的新冠康复者有可能会对自己“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身份更加在意。过分的在意会导致敏感,会以一种和患病前不同的目光来审视一些其实很平常的经历。为什么熟人不再跟我打招呼?为什么人们急匆匆地从我旁边经过?为什么门口的保安对我不如以前那般热情?——其实在新冠疫情之前,人人都有过遇到熟人但对方没有打招呼,甚至自己主动打招呼别人也没有回应的情况。但是经历过“新冠诊断”之后,在“新冠肺炎康复者”这个崭新标签的驱使下,人们可能会把一些寻常的经历和“新冠肺炎康复者”这一特殊身份联系在一起。新冠肺炎康复者还需要意识到一点,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其实人们之前默认的社交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中比较突出的点,可能就是人际距离的拉大。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为主,因此加大人际距离本身就是防控工作中非常必要一环。换个方式说,居家隔离,其实就是强行减少人际接触的可能性,也在客观上拉大了人际距离。人际距离的加大意味着疏离感的产生。若普通人群已经深刻体验到,那么在新冠肺炎康复群体中,这种疏离感很可能被放大。如果新冠肺炎康复者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这种过分敏感的情况,无需自怨自艾,也无需自责。这是个体应对新冠肺炎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时间往往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作者:王葵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

整理:光明网记者战钊

来源:光明网

抗疫行动

1.欢迎加入“自助安心训练营”

2.心理所抗击疫情“安心”行动网络心理援助平台试运行

3.心理所参编的疫情心理调适指南正式出版

4.心理所推出“抗击疫情心理资源专栏”

5.抗疫“安心”行动

“安心”大讲堂继续开讲

6.抗疫“安心”行动

专家联合督导

7.心理所陈雪峰带队赴武汉开展疫情心理援助工作

8.心理所与武汉分院共建心理援助武汉工作站

相关阅读

1.强心健体,抗击疫情

心理防护十问十答

2.长期隔离如何不焦躁

3.除了焦虑和恐慌,疫情还会带给我们什么?

4.面对疫情,我们的“心病”该怎么治?

5.改变自己需要几步

6.怎样和孩子一起更好地面对疫情?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7.面对疫情,如何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懂得自我保护的种子?

8.“妈妈,人为什么会死?”疫情来临,怎样跟孩子谈论生命和死亡?

9.如何陪伴孩子度过疫情中的长假?

10.说服爸妈戴口罩有多难?就像他们劝我们不熬夜一样难!

11."个人隐瞒疫情”之心理学分析

12.心理“防疫战”之老人和孩子,守护我们爱的人

13.再说一遍,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他们

14.居家隔离如何应对孤独感?

15.对于疫情内心感到非常恐惧该怎么办?

16.抗击疫情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大,该如何调适?

17.如何调适疫情带来的焦虑感、无力感?

18.民航人如何做好战“疫”心理防护?

19.疫情终究会过去,如何接纳内心的不安全感?

20.远程办公总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实是你的大脑在偷懒

21.复工前最重要的不是想起密码,而是心理建设

22.学点认知调控技术,化解疫情下的过度焦虑

23.疫情时期的儿童心理防护,家长应该怎么做

24.你有足够的心理资源应对疫情吗?

25.希望本身,就是一味良药

26.野生动物消费背后的心理解析

27.普通人如何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好好利用一种能力

28.疫情面前,心怀一些敬畏和尊重

29.“战疫”心理建设法

返工复产专题

1.上班期间总忍不住想刷疫情消息,怎么办?

2.复工后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怎么办?

3.为什么回到单位,与以前同事见面后,感觉比以前疏远了?

4.为什么同事看起来很平和,而我却总因为疫情焦虑、烦恼?

5.出现了哪些情况就说明我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6.担心业绩难完成、收入受影响,有哪些可以缓解压力的方法?

7.复岗后,员工和团队不在工作状态,怎么办?

8.员工火气很大,一点小事就生气,怎么办?

9.员工不配合健康管理措施,如何处理?

10.基层管理者如何识别有心理风险的员工?

11.疫情期间,如何在单位进行心理调适,开展适宜的团队建设活动?

12.担心今年业绩受影响,如何面对挑战?

心理疗愈专题

1.理解哀伤,在找不回过去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质感

2.转化哀伤,在找不回过去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质感

3.转化丧亲之痛,要经历怎样的历程?

4.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你根本不相信亲友离世?

专家访谈

1.应对疫情中的心理危机,稳定感最重要

2.疫情心理干预怎么做?经历过“非典”的专家这么说

3.社会情绪“拐点”需要一个过程

心理专家解读战“疫”

4.疫情期间心理建设尤其重要

专访高文斌

5.心理咨询师正在通过网络平台或电话热线为人们提供咨询服务

CGTN采访刘正奎、史占彪

6.心理战“疫”,别被情绪裹挟

7.陈雪峰: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丨智库战“疫”

8.赵楠朱廷劭:武汉“封城”对民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与对策建议丨智库战“疫”

9.高文斌:加入心理干预有助于新冠肺炎治疗和疫情防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新冠肺炎康复后,如何拯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