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从事健康食品行业的产品深度研发和项目管理,包括天然产物功效成分提取、功能研究;产品配方论证和工艺技术研究、学术知识产权管理、新产品市场营销推广及品牌策划等。参与项目《黑木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黑龙江省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在《中国科学报》农业周刊开设有“食品真相”专栏;并在《人民日报》、《生命世界》、《科学画报》、《金融周刊》等杂志发表多篇食品相关科普文章,头条号“青云计划”获奖者;担任抖音科普顾问团(专家团)顾问。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药方剂中被重用的茯苓——松树底下的一团精灵
杨国力
背景:在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时,各个医疗机构积极通过中医药应对疫情的防治,1月27日,国家中医药局就紧急启动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医院发布《肺炎中医药的防治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共计有17个省份发布了本省的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方案。
北京版防治方案中“气阴两虚证(恢复期)的参考方药”涉及茯苓;河北版在“临床治疗期(1)湿浊郁肺”的推荐处方中涉及到五苓散,在特殊人群中的老年人预防方中涉及茯苓,基础病中的高血压偏高或高血压者涉及茯苓;辽宁版在“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推荐方中添加茯苓;吉林版“邪热袭肺”推荐处方涉及茯苓;黑龙江版在“湿温郁肺证及痰热壅肺证”建议方药中都有涉及茯苓;山东版在普通人群、老年人群及基础病(高血压)人群预防方中也涉及到茯苓;湖南版在“邪犯胃肠型及脾肺气虚型”推荐处方中涉及茯苓;广东版在“湿邪郁肺,枢机不力”、“气阴两伤,余邪未尽”及“肺脾两虚”推荐处方中涉及茯苓。年2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清肺排毒汤在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该方剂中也涉及到菌物药茯苓及猪苓。
年2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中“清肺排毒汤”中就含有“茯苓”,并且在轻症型的“寒湿郁肺证”含有“云苓”,重型的“疫毒闭肺证”及恢复期的“肺脾气虚证”都有茯苓的出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茯苓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新冠肺炎防治的中药方剂中多频次出现?本文将重点介绍菌物药——茯苓的特性及药用价值,以供系统了解和学习。
在了解茯苓之前,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
土中好宝贝,皮黑心不黑,
松树根底长,四时都适宜。
对于茯苓有初步了解的,肯定会轻易猜出谜底是什么了。
茯苓,在古代被古人尊称为“四时神药”,这是因为,茯苓不管在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在与各种药物配伍时,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效:祛湿利水,健脾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茯苓的传说
茯苓因其药性、保健作用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据传柳宗元看病的时候郎中建议他吃茯神(茯苓核),但是买回来服用后却不见好,反而病情更重;后来才发现买回来的茯神是老芋头冒充的,气的柳宗元写了一篇《辨茯神文序》谴责这样的行为:“呜呼!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到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很会做茯苓饼,在《东坡杂记》曾记录了详细的做法:“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并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并且相传用茯苓和黑芝麻使自己的痔疮好转。
茯苓的记载
茯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记载,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载述:“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就明确指出茯苓所生之地;到了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苏辙在《服茯苓赋》赞茯苓“春而荣,夏而茂,憔悴乎风霜之前,摧折乎冰雪之后。阅寒暑以同化,委粪壤而兼朽。滋固百草之微细,与众木之凡陋......若夫南涧之松,拔地千尺,皮厚犀兕,心坚铁石,须发不改,苍然独立,流膏液于黄泉,乘阴阳而固结,象鸟兽之蹲伏,类黾(meng)鼋(yuan)之闭蛰。外黝黑以鳞皴,中洁白而纯密......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却五味与谷粒。追赤松于上古,以百岁为一息......”。
历代名医大家对茯苓也是倍加推崇,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认为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明代焦竑(hong)认为“茯苓久服之,颜色悦泽,能灭癜痕。”唐代大诗人贾岛对茯苓也是极为推崇,曾在《赠牛山人》及《赠先生》两首诗中对茯苓夸赞,如“常言喫(chi)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李商隐《送阿龟归华》诗“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黄宋代庭坚在《鹧鸪天》的词中“汤泛水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粘出,个个教成百岁人”。慈禧对于茯苓更是喜爱至极,经常服用“八仙糕”,据统计,慈禧内服的13个长寿、补益的方剂中,茯苓的频率是使用最高的,达到78%。《红楼梦》第六十回“玫瑰露引出茯苓霜”就有对茯苓霜详细的描述。
历代的经方医案中各种方剂配伍对茯苓的使用频率可谓之很高,据统计汉唐以来的多精华方剂中,处方中有茯苓的方剂竟然占了五分之一。如《金匮要略》的肾气丸、酸枣仁汤;《伤寒论》的五苓散、真武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逍遥散、五皮散、茯菟丸;《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异功散;《仁斋直指方论》中的玉泉丸以及《鬼遗方》、《医宗必读》等医学经典中都有应用茯苓的方剂。
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淮南子》以及贾岛、李商隐、黄庭坚等在其诗词中都详细记载了茯苓的生长环境,在松树底下都能发现茯苓。古时候,由于古人认知的局限性,例如《史记?龟策传》就认为“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另外,古人还认为茯苓是由松根演变而来的,如《神农本草经》“伏灵千岁松根也”,或者由松脂凝聚而成,如《本草纲目》“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直至清代也认为茯苓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所变。
到了年德国生物学家Wolf发现了茯苓的子实体,才认为茯苓是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的真菌,命名为Poriacocos(Schw.)Wolf。而我国直到年《中华新药物学大辞典》才将茯苓由传统的“寓木类”改为“菌类”,至此,茯苓才真正被认为是一种大型真菌。
现代研究认为茯苓是腐生真菌,多生长在温暖、干燥、向阳的山坡松树下。在全国各地产区中,以云苓(产地云南)的品质最佳,而安徽产的茯苓以硕大著称。
茯苓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记载,“彼土人乃假斫(zhuo)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到了宋代,《癸辛杂识》记载用小茯苓作种,把脂液渗入大松树根下,选择沃地埋藏之。如今,人工种植茯苓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松树下有茯苓,槐树、果树、桑树、杨树等,甚至是玉米秸秆,都可以种植茯苓。
茯苓按照部位不同,又可以分为白茯苓、茯苓皮、茯神。《中国药典》(版)中记载了茯苓及茯苓皮,但是茯神并未在药典记载。茯苓皮是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茯苓子实体根据不同加工方式还可以分为茯苓个、茯苓块及茯苓片;茯神为茯苓块中穿有坚实细松根。根据记载,三者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均有不同,如,茯苓子实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茯苓皮利水消肿;茯神宁心安神,利水。
图片来源于: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茯苓与土茯苓
茯苓和土茯苓虽然名字仅有一个“土”字之差,但是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物质,相差千里。中国药典记载,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跟茯苓相比,完全是不同的物种,土茯苓是植物,茯苓是菌物。另外,茯苓是卫健委公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药食同源),而土茯苓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两者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在口感方面,土茯苓偏苦,茯苓味淡;一般作为中药材茯苓切成白丁,而土茯苓会切成片;因此在购买的时候注意辨别,本来要健脾安神,却买回来的是土茯苓,那就闹笑话了。
茯苓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
关于茯苓中到底含有什么成分?什么成分在发挥作用?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有学者开展研究,中国近代最早研究茯苓成分的是王焕文,其在年在日本《药学杂志》发表了《关于茯苓的成分》,这也是中国最早研究中药成分的科学文章。
茯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三萜类和多糖类,目前已经分离出84种不同茯苓三萜类物质;同时茯苓多糖的成分主要是β-茯苓多糖及茯苓聚糖,其含量占茯苓菌核干质量的70~90%,但是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少,水溶性低的酸性多糖含量高,为了充分利用茯苓多糖,目前需要对茯苓多糖进行结构改造,比如甲基化、硫酸化、磷酸化、羧甲基硫酸化及阿魏酸化等进行处理,提高其水溶性及生物活性。
人类对茯苓功效的认识
古代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茯苓的功效仅仅是对体感变化的描述,如经过对历代中医古籍的归纳,发现茯苓的功效主要是渗湿利水、和胃益脾、宁心安神、助小便通利、逐水肿胀满,治疗咳逆、呕哕、食少泄泻、遗精、惊悸、健忘、失眠等。金元时期张元素就对茯苓的功效进行过总结“其用有五:利小便也,开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虚热也,止泻也。”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茯苓功效的认识更加明确,据统计,目前已知的功效有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记忆力、调节泌尿系统、降血糖、降血脂、镇静、催眠和保肝的效果。
茯苓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茯苓三萜类物质及多糖类物质都可以通过调节血清中免疫因子IL-2和TNF-α的含量来改善机体免疫力。经过结构修饰的茯苓多糖衍生物,可以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防止或减少胸腺萎缩、脾脏增大,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调节IL-2、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力。研究人员发现从茯苓菌核中分离的茯苓多糖可以增强H1N1流感疫苗和HBsAg抗原的效应,诱导更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可以辅助增强流感疫苗的效果。三萜类成分可以与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及免疫增强作用。因此,茯苓在免疫增强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茯苓的应用前景
茯苓不仅是上好的中药,也是很好的滋补品,被誉为“药用真菌”及“中药”八珍之一。
在古代的时候,茯苓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从药物到护肤,无所不能。《大观本草》中记载了茯苓作为药物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作为主食可以充饥,还可以用于酿酒及护肤,如“白茯苓合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脏。”“取白茯苓五斤,于三斗米下蒸之,取牛乳二斗和合,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暴干筛末,用酒三石,掠取之,其味极甘美。”“白茯苓为末,合蜜和,傅面上,疗面颇皰(pao)及产妇黑皰(pao)如雀卵。”《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可以用于日常保健,“用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翁内,好酒浸之,纸封三重,百日乃开,可日食一块,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茯苓应用广泛,可与诸药配伍,据版的《中国药典》统计,在种成方和单味制剂中,含有茯苓的制剂有种,约占20%,如著名的桂枝茯苓胶囊/丸,参苓白术散、茯苓多糖口服液及六味地黄丸等。笔者对种国产保健食品进行统计,其中有种保健食品含有“茯苓”,“增强免疫力”是含有茯苓成分的保健食品最多的保健功能,有种,约占40%,剂型多以胶囊剂和口服液剂型为主。
历经千年,茯苓在人类的健康防护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茯苓更会绽放异彩,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金银花食用菌复合袋泡调味茶是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科优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为疫情研发,综合各省级国家肺炎防治中医药方案中的方剂,重用6大菌物及6大药食同源中草药,采用科学配伍及高新造粒技术,通过热挤压造粒破壁,不添加任何粘合剂及添加剂,最大程度释放出中草药及菌物药中的有效成分;再采用喷淋式养生煮茶器进行蒸煮,萃取出精华液,一天1~2袋,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营卫一身正气!
购买方式:近期将推出社群团筹模式,进行社群预购众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