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肺癌筛查方式。
(一)低剂量螺旋CT,顾名思义,就是剂量比较低的CT。
对于肺癌而言,用CT筛查比较灵敏,效果远比X光胸片好。但是常规CT的辐射较大,且费用昂贵,不太适合推广给大规模人群做筛查。直到20世纪90年代,低剂量螺旋CT(LDCT)应运而生,才真正带来了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低剂量CT较常规CT的辐射剂量降低了75%~90%,检查费用也更低,同时,它克服了X光胸片的一些弱点,包括能发现几毫米的微小病灶,也能发现位置很刁钻的肿瘤。
但专家推荐低剂量CT做筛查,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理论上它有用,而是试验数据证明它有用!
美国的统计显示,低剂量CT查出的癌症中,早期肺癌占到了85%,很多人是完全没有症状的。同时,筛查出的肺癌病人总的10年生存率高达80%;若能及时手术,总10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2%。
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LungScreeningTrial)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拍X光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这些数据都证明,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能在高危人群中能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降低晚期肺癌死亡率。
那问题来了,如果低剂量CT做筛查这么有用,为啥别的高危癌症,比如肝癌,胃癌,胰腺癌,不能用它来筛查呢?
因为肺部和其它组织器官结构不同,肺部含气量多、密度较低,因此低剂量的CT就能形成满意的图像。
人体其它组织更加致密,出现小的肿瘤,低剂量CT就有点无能为力了,需要别的技术手段。
(二)
那什么人应该做肺癌筛查?
不是20来岁,从来不抽烟的小姑娘,而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呢?中国和美国指南定义略有不同,国内目前的主流定义是:
1.年龄40以上。
2.至少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吸烟≥20包年,戒烟时间15年。所谓“≥20包年“,是指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20。比如每天吸两包烟,超过10年,或者每天一包烟,超过20年,这都是≥20包年。
职业或环境中接触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3.考虑室内外空气污染,包括长期接触二手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三)
和世界上别的国家不同,中国有大量不吸烟的人,尤其是女性得肺癌,非常奇怪。目前认为这和各种室内外空气污染有关,中国是全球二手烟最严重的国家,有超过7亿人被二手烟危害。
因此,即使完全不吸烟,40岁以上的成年人也应该自我评估一下风险,看是否需要筛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肺癌发生平均需要15~20年,因此即使是以前长期接触了风险因素(比如二手烟),最近有好转,那也应该注意。
(四)
如果确实不是高危人群,但个人很想做筛查,可以么?
从纯科学角度,高危人群筛查价值最高,但癌症筛查归根到底是个人选择问题,大家知道筛查的收益和风险就好。非高危人群如果非要筛肺癌,可以考虑降低频率,比如2-3年一次,而不是每年一次。毕竟低剂量CT还是有辐射,另外也需要花钱。
癌症筛查,就是平衡风险和收益,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决定。
总之,大家记住,目前做肺癌筛查,就两个重点:
高危人群,推荐一年筛查一次!
官方唯一推荐方式,是低剂量C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