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共厕所被感染!
在北京最新疫情通报中指出,北京一例感染者因为3次去公共厕所引发40人感染!
为什么去公共厕所能够被感染?
我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去公共厕所能够被感染,难道是粪便传播?
然而,我这个想法也只是对了一半。
新冠肺炎病毒并不是只有患者的飞沫传播的。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途径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近距离飞沫传播。在公共厕所,难免会出现说话的情况。假如一个感染者去公共厕所方便,另一个人也好去公共厕所,感染的那个人自发的讲话咳嗽,飞沫中残存的病毒在厕所这种潮湿环境就会引起传播的可能性。
飞沫传播示意图
第二种:厕所物体传播。公共厕所有马桶,洗手台,便池,门,门把手,拖把等公共物品。
假如一个感染者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习惯性地用手捂住嘴,病毒可能透过口罩残存在手上,有残存病毒的手通过接触其公共物体,也可能引起传播。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如果上完厕所没有洗手,手上也可能会有病毒。这也就是说病毒会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增大成为超级感染源的可能性,所以这里也提醒一点,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
第三种:气溶胶传播。感染者的粪便中可能残存病毒。以之前写过的关于马桶冲水的实验为例:
为测试马桶冲水时盖上盖子与不盖盖子细菌的差别。
英国一项用带有荧光液体的细菌做实验证明,即使是方便结束之后,马桶上仍旧会残留一些细菌,这些细菌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散发在卫生间的不同角落。(如下图)
实验图
把这个实验换到感染者在公共厕所上,公共厕所在使用完毕之后,感染者通过冲水,感染者的粪便会以我们看不见的颗粒残留在空气中,这些颗粒被称之为气溶胶。我们熟悉的云,烟,雾都是气溶胶。
在相对密闭的公共厕所环境中,气溶胶颗粒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也会漂浮不定。
就像是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一阵阵烧烤味,一个道理。
人的很多行为都可以产生气溶胶,比如,吐痰,呕吐,大小便冲水,血液,尿液,粪便等都可以产生。
也正因为此,气溶胶传播具有很大的隐匿性和不确定性。
在公共厕所,一个感染者只要出现上述的某个行为,只要去这个公共厕所的人都存在感染的风险。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既然这样,那在外面难道不上厕所了吗?
如果可以,能不在公共厕所就不在公共厕所,如果别无选择,一定要戴好口罩,出来之后最好换一个新口罩。
在公共厕所冲水时建议把马桶盖的盖子盖上,避免细菌传播的同时,降低气溶胶颗粒悬浮的概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上完公共厕所,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洗手!
洗干净之前,不要用自己的手去触碰自己的其他部位,尤其是耳鼻喉口。
对了,还有一些比较爱抽烟的朋友,在特殊时期,为了安全考虑,一定不要在公共卫生间抽烟。
我是渣渣林,以上就是有关公共厕所为什么可以传播病毒的相关知识分享啦。
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