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东报告2起食物中毒事件,5人发病,2人
TUhjnbcbe - 2023/7/24 22:44:00
                            

近期,广东省天气多变

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

进入生长旺盛期

有毒野生蘑菇、断肠草等

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食物中毒又双叒出现了!

年3月(3月1日零时至3月31日24时),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广东省21个地市报告2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食物中毒,累计发病5例,死亡2例:

?中山市报告1起毒蘑菇中毒,发病1例,死亡1例,事件级别为较大;

?梅州市五华县报告1起钩吻碱食物中毒,发病4例,死亡1例,事件级别为一般。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年9月,梅州市发生一起食用采摘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事件中,外婆、妈妈和一名3岁的孩子,祖孙3人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吃了剩下蘑菇汤的2只猫也被毒死。

?年第一季度接报7起毒蘑菇中毒,其中5起是误食致命白毒伞引起。

?年4月深圳发生2起误食致命白毒伞,7人中毒;

?年6月,广东韶关市,7名外地农民工误食断肠草中毒,造成3人死亡;

?......

认识广东常见的毒蘑菇

我国野生蘑菇资源丰富,其中毒蘑菇就有余种!

来认认华南常见的毒蘑菇?

广东常见的剧毒蘑菇有哪些?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致命鹅膏)又是毒性最强的。

▲白毒伞

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呈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有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的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除了白毒伞外,还有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等,在广东也非常常见。

▲灰花纹鹅膏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粘盖包脚菇

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在我国,造成中毒的毒蘑菇种类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环柄菇属、盔孢伞属、红菇属、青褶伞属、粉褶菌属、桩菇属、粉末牛肝菌属等,致命的毒蘑菇主要包括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的鹅膏属、环柄菇属、盔孢伞属及造成横纹肌溶解型的亚稀褶红菇。

其中鹅膏属的毒蘑菇和亚稀褶红菇造成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总人数的95%以上。

误食毒蘑菇,后果很严重

毒蘑菇中毒,我国报告事件病死率高达20%,80%的中毒发生在家庭。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

常见蘑菇中毒有7个临床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在实际的中毒案例中,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更为复杂。

▼向上滑动查看

辨别毒蘑菇有秘籍?都是坑

注意了!

不要尝试用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

?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并非如此。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有极强的毒性。例如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白毒伞,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

?说法2: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

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松乳菇

?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是,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有毒的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总归一句话

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钩吻,又称断肠草

在前文提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还有一起是钩吻碱中毒。

钩吻科钩吻属(Gelsemium)的植物含有钩吻碱(Gelsemine),它的半数致死量与冰毒相近,能抑制神经系统中的甘氨酸受体,使人头晕呕吐,剧烈腹痛,最后呼吸衰竭、心脏骤停、全身痉挛而死。

你一定听说过断肠草。“断肠草”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个通称,泛指那些能引起呕吐等强烈反应的剧毒植物。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共有近40种植物被称为“断肠草”,其中以紫堇科最多,约有21种以上。

其中最“声名显赫”的就是钩吻。

来源:中国植物志

钩吻味道极苦,叶片又与冬青属的苦丁茶相似。

钩吻全株有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也是近些年引发误食中毒事件最多的物种之一。

钩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它的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

上图为金银花

下图为断肠草——钩吻

广东人素来有采用中药材泡酒或煲汤的习惯,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而引起中毒。

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呼吸麻痹、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

还是那句话

切勿自行采摘

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偶遇”野味,我们应该:

●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

●不食用。家庭、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

万一中毒了怎么办?

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如果中毒了,你可以做这几件事:

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

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停食

停止继续食用疑似食物。一起就餐者也应及时停食,采取催吐措施。

立即就医

医院救治,无论是否有症状,同餐者都要就医。

最好携带剩余毒物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警惕中毒“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毒藤菇中毒病程中,患者常在早期胃肠道症状好转后,不再有任何中毒症状,患者自觉康复,此期一般持续1-2天,医学上称之为“假愈期”。

“假愈期”常会让人忽视病情的严重性,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眼下气温回升、雨水充沛

菌菇类生长旺盛

是误采误食毒蘑菇的高发季节

气候多变,身体微恙

有些人还会采中药材服用

有时危险却悄悄来临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大家一定要记住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

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今日推荐视频

罐头保质期长

是因为添加了大量防腐剂吗?

广州一份隔离必备物品清单里

罐头赫然在列

但很多人认为

罐头不但没有营养还都是防腐剂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大家误解罐头了!

科普君为你详细说一说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原标题:《广东报告2起食物中毒事件,5人发病,2人死亡!中毒了该怎么做?》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报告2起食物中毒事件,5人发病,2人